首頁>校園活動 >健康從心開始---格樂大學心理危機識別與應對講座

健康從心開始---格樂大學心理危機識別與應對講座

(來源:泰國格樂大學 時間:)

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宗旨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維護學生心理健康,增強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同時,向全校師生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為此格樂大學組織召開心理危機識別與應對講座,引導學生以良好、陽光、理智、健康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上的種種。

阿水的故事

本次講座的主講老師朱松梅教授,通過一個輕松愉快的小游戲拉開講座序幕,這個游戲旨在提高同學們的反應能力和注意力,同時也提醒我們打破慣性思維,不要讓慣性思維左右你的思想。而且,你會發現,機會只屬于那些時刻準備好的人。

講座圍繞心理危機,心理危機識別和心理危機干預與應對三個主題開始。

一、主題——心理危機

朱教授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分析介紹,講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無法及時處理,從而長期積累,導致嚴重的心理傷害,最終導致不幸的結果。大學生作為社會中越來越重要的群體,在這樣一個階段正處于逐步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更容易引發心理上的問題。通過幾項案例來引起全校師生對心理問題上的重視。

什么是心理危機?

心理危機這一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卡普蘭( G.Caplan)首次提出的。他認為,心理危機是當個體面臨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親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災人禍)時所出現的心理失衡的狀態。他認為,每個人都在努力保持一種內心的穩定狀態,使自身與環境穩定協調,當重大問題和劇烈變化使個體感到問題難以解決,平衡就會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擾,內心的緊張不斷積累,繼而出現無所適從甚至思維和行為的紊亂,進入一種失衡狀態,這就是心理危機的狀態。

心理危機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情感危機的反應。

心理危機三個基本組成部分

發展過程

引發原因

二、主題——心理危機識別

心理危機識別,朱教授主要講授心理危機的形成過程和引發心理危機的原因,了解心理危機會引發哪些危險行為,分析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行為會誘發心理隱患,從而及時進行危機處理,心理疏導,化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那么,如何識別心理危機呢?

認知改變

負性評價,降低自信和自尊,降低個體在環境中克服困難的信心

情緒改變

焦慮、恐懼、抑郁、憤怒

行為改變

逃避、回避、依賴/攻擊、自傷、自殺

抑郁癥的核心“三聯征”

警惕信號

心理危機可能會導致出現嚴重的后果,自殺行為,下面這個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如何識別、關注重點人群,警惕這十個自殺信號:

切記走入這個誤區:有些人說自殺只是嘴上說說而已,不會真的自殺?錯!大多數自殺的人都在自殺前的一段時間內向朋友或者親人暗示過要自殺。因此,不要輕視任何一次自殺的信號,不論聽上去像開玩笑還是隨便說說,這其實是向你求助的信號。

三、主題——心理危機的干預和應對

如何對處在心理危機狀態下的學生個人或群體采取明確有效措施,使之最終戰勝危機,重新適應生活。

危機干預的目的是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避免由于危機引發的傷害行為,提高其應對危機的能力。

排查危機心理。做好大學生心理危機傾向排查工作,杜絕極端事件發生。本著“內緊外松、以人為本”的原則,深入細致地開展心理危機排查工作。對排查結果要認真分析,做好備案,對“重點”學生要有針對性的干預,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

干預六步法

結語

最后給大家一些心理自我關照指南

1.處理負面情緒之前,從微小的自我關懷開始,記得先在吃、喝、睡三件基礎小事上確保身體的舒適。

2.保持或拓展至少一項興趣愛好

堅持一項可以帶給你正向情緒反饋的事情。技能的增長可以在獨處時給你帶來更多滿足感和成就感。

3.保持一定程度的交流或社會支持

大多數有關留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都提到,社會支持是面對情緒問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可以,試著交一到兩個當地的朋友,跨文化友誼的建立非常有利于留學生提升主觀幸福感和文化適應速度。

4.不要吝嗇求助

正如我們前面提到過的,據一項研究顯示,54%報告曾出現抑郁心理的留學生中,僅有9%選擇求助。如果你已經出現厭食、失眠、自殺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問題,一定盡快找到所在大學的心理咨詢服務中心、撥打所在國家的心理熱線,或預約當地的專業心理咨詢師進行危機干預。

另外,積極參加心理健康活動,比如通過參加心理培訓、心理團體活動,學習心理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適技能,也會幫助大家更好地提升心理素質。最后教給大家兩個心理調適的方法,希望同學們都能夠掌握相應的心理調適技術,順利渡過心理危機。

學生心理危機應得到學校和社會的持續關注,通過本次心理健康知識宣傳講座,向學生們傳授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拓展學生視野,讓更多的同學受益與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更加積極的生活,塑造陽光心理成就美麗人生!